“零碳”样本将被搬到中国的世博会上
陈硕近来仍然在为世博会的零碳馆而繁忙。
上礼拜,在上海举行的2009中国企业家领袖峰会上,陈硕抛出的“零碳”概念导致与会者的普遍兴趣。陈硕对本报说:“我国在建筑行业须要重新理解零碳经济。”
2010年世博会筹建了一个“城市最佳示范区”,展示来自五大洲的55个城市案例。零碳馆展示的就是坐落多伦多北部的“贝丁顿零煤耗”小区——整个新村只使用可再生资源,甚少向大气释放甲烷,是一个“零碳”项目。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建筑排放气体立法的国家,建筑若果超过气体排放标准,才会被日本政府喊停。而“贝丁顿零煤耗”小区作为一个环保低耗的样本将被迁往了中国的世博会上。
早已封顶的零碳馆面积大概在3000平方米,有三个展厅:零碳饭店,展览馆和样板房。整个建筑将通过各类节能设置,降低对煤耗的需求,并借助可再生能源,满足市民的能源需求,因而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
而这个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零碳馆”的建筑商是零碳中心,陈硕就是零碳中心的中国区总裁。
零碳中心是一家有着美国背景的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位建筑师,在建设德国议会大楼的过程中发觉了好多低碳与零排放的技术,随即设计出好多产品。与此同时,为了在建筑上实现这种技术,零碳中心又逐步转变为零碳技术顾问。后来,这家公司参与了欧共体委员会气体排放指标交易的拟定。基于零碳中心的这个背景,世博会选择了与其合作。
拥有剑桥学院建筑环境硕士学位的陈硕,选择来到中国“改变世界”。世博会的零碳馆成为他企图改变世界的地方。
在世博会上建零碳馆,对陈硕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一开始要做的是巴黎的零碳馆,后来我们又想做一个世界的零碳馆。近来,我们拒绝了巴黎的捐助,决定和世博会共同出资,来建一个中国的零碳馆。在这个馆里,我们全部采用中国的本土产品。”
拒绝伯明翰,决定在中国建一个零碳馆,并不是一个唐突的决定,在陈硕看来,中国人在低碳方面早已做得十分出众。
零碳中心步入中国以来,不仅零碳馆,早已有好多中国企业主动找到她们,要求实现节能降耗,其中大部份是房地产企业。
统计表明,建筑领域形成的气体约占全球甲烷总排放量的55%,主要缘于建筑设备对电力、燃气等石化能源的消耗。“在气体排放上,建筑的数目是最多的,但降耗的成本也是最低的。这也是世博会为何要看中建筑降耗的重要诱因。”陈硕说。
零碳中心步入中国不久,万科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就成为了零碳中心的合作伙伴。与此同时,黄明太阳能、北京环境交易所也与之签署了战略合作合同。
零碳馆除了展示建筑本身的零碳技术,更要展示中国各个企业在降耗方面的成就。
事实上,零碳中心在中国的业务主要有两块,一块是以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行业竞标,而万科不久前建成的万科零碳排放住宅为其加了不少分。除此之外,她们都会帮助企业做气体监测。“我们有一个气体监测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会测量出碳平衡等指标,之后帮助企业来减排,同时我们都会帮助企业用减出来的碳进行碳汇交易。”陈硕说。
在陈硕看来,中国人不相信碳汇,中国企业降耗是为了降低企业的附加值。陈硕说:“我跟万科的郁亮说,我可以帮你降耗,我也可以将降低的碳排放弄成碳汇,帮你挣钱。并且郁亮就说,我们不要谈碳汇,碳汇拿来做公益就好了。同样,我与黄鸣谈碳汇,他也说只要做公益就好了。这说明,在中国,降耗并不是为了去换美钞,降低企业的附加值才是她们的真正用意。”
北大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赵华近来也在做跟“碳”有关的业务,但与陈硕不同,他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正在做碳汇交易的法律咨询业务。他的好多顾客都是企业,“对于那些企业来讲,做低碳一是为了企业责任,二是假如要征收碳税的话,也不会太被动。”赵华对本报说。
“碳是一个很棒的概念。在美国,碳与黄金、石油等证券一样,在伦敦交易所已然交易了4年了。并且,中国人还没有意识到碳会给我们带来的改变,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须要强制性降耗,所以中国人还不太相信碳汇会给她们带来利益。”陈硕与诸多中国企业谈论碳汇交易时显然遭到了制约。
赵华觉得,中国在节能降耗技术上早已有所关注,但减出来的碳怎样进行交易还需假以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