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的作者(窦娥冤的作者和体裁)
窦娥冤作者是谁
《窦娥冤》原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元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那么窦娥冤作者是谁呢?
1、 窦娥冤作者是关汉卿。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2、 关汉卿(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3、 关汉卿杂剧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元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公案剧,揭露政治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类婚姻爱情剧,主要是描写下层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出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肯定女性对于婚姻的自主选择。第三类历史剧,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歌颂英雄,赋予英雄人物以拯救苍生的使命,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黑暗的批判和对英雄再世的渴望。
4、 窦娥冤内容简介。窦娥从小死了母亲,她父亲窦天章是一位穷书生,因为上京赶考缺少盘缠,便把年仅七岁的她卖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窦娥十七岁与蔡氏之子成婚,可成婚没两年,丈夫就生病死了,只剩下了窦娥和她婆婆两人相依为命。
5、 当地有个流氓叫张驴儿。欺负蔡家婆媳无依无靠,跟他父亲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蔡婆婆软弱怕事,勉强答应了。张驴儿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
6、 张驴儿怀恨在心。没过几天,蔡婆婆生病了,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张驴儿便偷偷地在汤里下了毒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窦娥把羊肚汤端给蔡婆婆喝。蔡婆婆接过碗,忽然不舒服要呕吐,就让给张老儿喝了。张老儿中了毒,在地上翻滚几下就咽了气。张驴儿没想到毒死了自己父亲,恼怒不已,便把杀人的罪名栽赃到窦娥身上。告到楚州衙门。
7、 楚州知府贪赃枉法。背地里被张驴儿用钱买通了,不问青红皂白便把窦娥抓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窦娥受尽拷打,痛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
8、 知府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窦娥想到婆婆年纪大了,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招供,承认是自己下毒。于是贪官知府便将窦娥定了死罪,押到刑场去处决。
9、 临刑前。窦娥满腔冤屈无处可诉,她不想就这么白白死去,于是含着热泪向苍天起誓:“我窦娥真的是被冤枉的,我的冤屈只有老天爷知道。为了证明我的清白,我死后,一要让这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上空的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我的尸体,三要让楚州从此大旱三年!”
10、 刽子手行刑后。窦娥的鲜血竟然一滴都没有落在地上,全部飞溅在了高挂的白布上。当时围观的百姓暗自称奇。紧接着天地变色,狂风大作,天空飘起鹅毛大雪,密密地覆盖在窦娥的身上。那时候正是六月夏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惊呼:“这窦娥真是冤枉的!”
11、 接下来。楚州果真大旱了三年。所有人都相信窦娥的冤屈,为窦娥抱不平,直到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返乡,窦娥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以死刑,贪官知府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以上的就是关于窦娥冤作者是谁的内容介绍了。
《窦娥冤》作者是谁?
《窦娥冤》作者是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是关汉卿在关于汉代东海孝妇故事的民间传说和当时有关的戏曲创作基础上结合元代的现实生活创作而成的。
《窦娥冤》描写了窦娥在官府和地痞的迫害下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表现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情绪。作品突出强调了窦娥的冤和社会的混乱、官府的腐败。窦娥7岁被父亲窦天章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抵债, 17岁成了寡妇,与婆婆相依为命。蔡婆外出索债,险些被害,张驴儿父子乘危要挟,强行逼婚, 遭到窦娥的拒绝。
张驴儿欲毒死蔡婆, 不料却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他转而以窦娥 “药死公公” 的罪名, 告到官府。贪官枉法, 屈斩窦娥。后来, 窦天章官至肃政廉访使, 到这里考察吏治, 窦娥的鬼魂向他诉冤, 终于使冤案昭雪。窦娥性格善良, 而且具有抗争精神。她宁愿自己含冤而死, 也不忍让婆婆受刑。
她在被押赴法场斩首时,还担心蔡婆看见她披枷带锁而伤心。窦娥在对蔡婆的态度上虽然没有摆脱孝道的作用, 但也表现了她性格的善良。窦娥不仅善良、本分, 而且具有反抗精神。她宁愿见官也不向地痞妥协, 最后含冤就死。在法场上, 她至死不屈, 指斥天地神鬼, 控诉社会黑暗是非不分, 并发下3桩誓愿。
死后, 她的反抗精神感天动地,3桩誓愿竟不可思议地实现了。后来, 她的鬼魂仍不甘冤屈, 出来为昭雪冤案、惩治恶人而奔走。
作品价值
《窦娥冤》真实地记载了民女窦娥被冤死的全过程,反映了元代社会的混乱和黑暗,揭露了元代官吏的昏庸无能、司法机构的暗无天日;并通过窦娥悲剧的一生,如何从屈从于命运而觉醒,并对命运进行激烈抗争,表现了被压迫者不屈的反抗意志。
《窦娥冤》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它的戏剧冲突、场面安排紧凑集中, 使主题和人物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突出。剧本的语言 “曲尽人情, 字字本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同时又朴素自然, 丝毫不露斧凿的痕迹, 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惊人能力。
窦娥冤的作者是谁?
《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
关汉卿,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后世纪念
相传在今河北省安国市关汉卿故里伍仁村西北角为关宅遗址,俗称“关家园”,面积九亩九分。另有关家渡、关家桥、普救寺等遗址,现存"蒲水威观"石匾,传为关汉卿手迹。其轶事传闻在故里世代相传,老幼引以自豪。
在今河北省安国市关汉卿故里伍仁村东北500米处,有关氏陵墓。坟墓原长4米,宽3米,高1.5米,东南-西北向。1958年,全国剧协主席田汉视察后,国家拨款修成砖墓。1986年县政府拨款重修。现为直径10米,高3米的砖基大墓,四周遍植松柏,墓前树碑,碑阳为“伟大戏剧家关汉卿之墓”。
《窦娥冤》的作者是谁?
《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窦娥冤》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作者简介:
关汉卿(约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他的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他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