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等级划分(地震等级划分表)
地震等级怎么划分?
一、地震等级及破坏力如下:
第一级,人们并未感觉到震动。
第二级,人在高楼才能感觉晃动。
第三级,在地面的室内能感觉到,悬挂对象也晃动。
第四级,连汽车也晃动,严重的话木墙或窗架会出现裂缝。
第五级,容器中的液体溅出,睡觉的人会被震醒,小物体会移位。
第六级,墙上挂的图画会掉下,家具移动,人们会因为害怕纷纷逃到屋外。
第七级,人会站立不稳,池塘出现水波。
第八级,砖石墙部分破裂倒塌,树枝断落。
第九级,是很严重的,地下水管破裂,地面出现裂缝,小建筑物倒塌等等。
第十级,水库出现裂缝、桥梁被破坏,铁路扭曲等。
第十一级,地下水管及阴沟系统全被破坏。
第十二级,全面破坏,连巨石也震动移位。
注:里氏规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监测到。
二、震级简述: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
地震等级一共分为几级
九级。
地震震级(简称震级)共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
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地震震级是通过仪器给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考虑到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震级的测定需要考虑地震深度和震中距离。测定地震是依靠仪器记录的地震波。取不同的地震波震相可以求得不同的地震震级。
通常所说的里氏震级是一种近震震级。中国使用的是统一震级Ms,最后的结果是取多台的平均震级。
地震等级划分
地震等级可以划分为一般地震灾害,较大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1、一般地震灾害
造成20人以下人员死亡或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0级到6.0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2、较大地震灾害
造成20至50人的人员死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级到6.5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3、重大地震灾害
造成50至300人的人员死亡或重大经济损失,且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不超过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生产总值1%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级到7.0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4、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造成300人以上人员死亡,或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占该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半年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所造成的灾害。
地震的危害
1、房屋破坏
地震的最直接破坏对象就是房屋。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广,房屋受损或者倒塌不仅造成巨大的建筑财产损失,而且还会因砸压造成人员伤亡和器物财产损失。
2、基础设施破坏
人工建造的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气、输油、供暖等生命线系统,大坝、灌渠的水利工程,都是地震破坏的对象。这些设施被破坏的后果,既包括本身的经济价值丧失,也包括功能丧失带来的损失,加剧了地震灾害。
3、工业能力破坏
工业设施、生产设备、装置的破坏,不仅造成了直接物质财产的损失,而且还将影响震后的恢复重建、物资供应和经济发展。
地震震级分多少等级
导语:震级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多;而震级小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少。地震的震级是分等级的,那么,地震震级分为几个等级?地震震级分多少等级?下面是我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震级分为几个等级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震级简介
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释放能量越大,地震震级也越大。
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级。
地震的类型:
一、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
1、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
2、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包括中国)的地震多属此类。板内地震除与板块运动有关,还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
3、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
二、根据震动性质不同分类
1、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地震现象;
2、人工地震:由爆破、核试验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震动;
3、脉动:由于大气活动、海浪冲击等原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经常性微动。
避震要点:
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
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
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