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崖天书(关岭红崖天书)
红崖天书的内容是什么?
红崖古迹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关于这部神秘天书,自明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对其考察研究,掀起一次又一次破译热潮,成为名噪中外独具魅力的“红崖文化”现象
其实,在天书的破解中,有许多听起来荒诞不经的说法,到非全然无据,只不过习惯传统思维的人们,往往被自我设置的心理障碍所阻隔,如果能从全方位,多角度去冷静思索,说不定心灵会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人得到意料不及的丰硕收获。
如事者为之"说的模糊概念,将天书的始作俑者与破解者溶为一体。破解者以始作俑者思维方式去进行古迹运作,结果得到了千奇百怪的解根,这就是红崖天书第二次破解浪潮的重要特征。给遐意在山水之间的人们,带来了欢愉,情趣,憧憬,甚至某种浪漫的希翼。
红崖天书的破译,经历了以诗会友的质疑答辩后,沉寂了近百年。在本世纪末的十年中,方才形成了以文会友的诠释浪潮。如今的天书解译,已脱下了学究的深色长袍,穿上符合当今时代的休闲服式,返璞归真,回到了平民率直,具体的平淡现实中。无论专家教授,名俊彦,还是 隐士高人,布衣平民却能高谈阔论,甚至著书行文,这到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中畅所言的民主氛围。从已发表的红崖天书破解华章中,对天书的形成年代却认为末超过明朝,对天书内容的具体诠译,多从篆隶行草的手法分析,再对字划增减,位移,图解,而后得出内容殊异的谜底,使人更加相信天书凡人难识,即使是专家破解,亦非易事。可惜如此这般推导出的谜解,除了"凡人"之外,很少有专家同行表示认同。尽管如此,"凡人"还是对扑朔迷离,色彩斑斓的破解,兴趣盎然,仿佛在平淡的生活中又溶入文化品味,亦可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这些色彩斑斓的天书破解,与荧屏上的古装戏相仿,有宫闱秘闻,忠堂衰史;有废帝遁迹,藩镇藏宝;有巫师挂经,佛道符篆;有武功秘籍,外星生命,真是种类繁多,光怪陆离。
有学者认为,红崖天书是一署名"凤凰"的皇帝所为,其标题为"品",其怪异文字经解读为:"做官,必须明白民之痛苦,不要寻欢作乐,如酒贪色,不要为权力相互残杀,使民逃离家园,过着悲惨的生活。"
位自称为"凤凰"的皇帝,到使人想起了遁迹南荒的建文废帝。他虽然以"民为国本"的大道理在教育下属,口气中却带有隐隐忏悔。不过让人奇怪的是,哪一个达官显贵,会到黔中腹地去聆听他那篇卢梭式的忏悔录;呢?
神秘的“红崖天书”是谁写的?
贵州省安顺地区关岭县南10公里龙爪树后面的晒甲山,传说因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屯兵晒甲于此而得名。山顶上的赧色嘎岩,壁立如削。壁上有不知何人写在上面的“神秘天书”。
“红崖天书”直接写在末经打磨的石壁上,宽10米,高6米,计40余字(其中“虎”字是清朝人徐印川所加)。参差不齐,大约分为十行,首行2字,末行10字。字大小不一,大者40厘米以上,小者20至30厘米。从岩下仰望,字青石赤,仿佛大书深刻,临近细审,无斧凿痕,字形奇异,非篆非隶,不能辨识。
最早的记载见于明嘉靖年间邵无善的“红岩”诗。清代中叶,开始引起学者的注意。先后有拓本、摹本、缩刻本多种面世,并被收入全国性的雕刻著录。记游考证之作甚多。邹汉勋、刘心源还分别作有释义。光绪年间,影响更大,名播海外。法国人柏如雷和弗海尔谓此刻“含有绝对的神秘性”。
“红崖天书’,研究了近百年,说法不一,持肯定态度的有“三危禹迹”、“殷高纪功”、“诸葛图谱”、“苗文右书”和“囊文先声”诸说;持否定的则断言此非人工所为,乃是自然生成的石花,更有甚者,近来有人说它是“宇宙信息、“特异功能”。所有这一切都是扑朔迷离、云里雾里,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根据。
1995年3月,贵州省安顺地区行署向世人悬赏出百万破译天书。此举在海内外引起轰动,掀起了“红崖天书热”。
日前,山东大学艺术系副教授刘乐一先生应邀前往对其进行实地专题考察,经对各种摹本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令专家学者信服的新论点。刘先生曾因破译《周易》中的八个卦符而饮誉学术界。他认为:“红崖天书”是汉字属性,形成于明朝初年,是二位目睹过宫廷内乱的隐士所写,其字义为:丙戌之时,宦官乱政(欧、杀),有口难言。“天书”的右下角有两组图形,很像一个女人在祈祷和一个儿童在戏耍。刘先生认为其含义是说:自此不再问政事,与妻儿隐山林共享天伦之乐。
刘乐一先生的这一立论,目前己得到众多历史、文字和文物专家学者的认可。百年文字之奥秘终于被揭示开了。
红崖天书是怎么回事?
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关索岭的绝壁处,曾经有19个形如古文字、非镌非刻、非阳非阴的铁红色神秘符号书写在浅红色岩面上,人称“红崖天书”。“天书”中的符号大小不一,既非篆文亦非隶书,排列得错落有致,但多年以来无人能识。虽然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侵蚀,“天书”的颜色却一直未曾褪去。清朝年间,曾有人为拓印天书而毁坏了岩面。从那时起,红崖天书就失去了本来面目,再加上日后的一些天灾人祸,如今的红崖天书只剩几个笔画模糊的残迹,十分可惜。如今虽然已难见天书的真实面貌,但试图了解和破译天书的人却越来越多,相信终有一天会有人解开这个秘密。
红崖天书无人能解的天书
据地方志上记载,红崖天书没有任何雕琢痕迹,仿佛天成,所以得名天书。难道这些神秘符号真是自然天成的吗?没人这么认为,大家都在努力解开其中的秘密。研究者中有人认为,红崖天书是殷高宗伐鬼方时所刻的“纪功碑”。如果是这样,它们应该和甲骨文属于同一体系,但人们至今没能找到和天书图形相同的甲骨文。在明朝《黔诗纪略》第八卷中,有一首题名《咏红岩》的诗歌对红崖天书进行了描绘,说它是如同钟鼎文一般的古文字。但这种古文字又如何解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