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责(爱子七不责)

生活百科 2年前 阅读:97 评论:0

古人有云,对孩子的错误要七不责!分别指的是什么?

为人父母者要养育好自己的子孙,平时的教育就要注重方法,使其各有所成。

由此,在教育子女方面要讲究“七不责”:

一、对众不责

古人云“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孩子。

经常在别人面前训斥孩子,或将孩子的糗事当笑料反复说给别人听,让孩子出丑,不仅会伤害其自尊,更会使其不以为耻,习以为常,在无形中强化其错误行为。

二、愧悔不责

当孩子心理有所愧疚和后悔的时候,父母就不应该再批评和责备孩子,否则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暮夜不责

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

孩子要睡觉了,如果家长在此时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很有可能事情没解决好,孩子的身体还被弄坏了。

四、饮食不责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一日三餐,尤其是晚餐,成了一家人碰面的难得的机会。看到或突然想起孩子有什么问题,便“抓紧时间”教育。

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导致脾胃虚弱,而且边吃边哭容易将食物误吸入气管里,引起呛咳。此外,还会破坏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造成心理压抑,加深隔阂。

五、高兴不责

子女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们。

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状态,如果子女突然受到责骂,经脉就会立即憋住,对身体伤害很大。但适当的提醒是应当的,乐极生悲的道理必须要让子女经常感受到。

六、悲忧不责

不少父母在孩子哭泣时会无奈、不安甚至厌倦、愤怒,其实,哭泣是孩子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

如果父母加以责备,孩子会觉得“雪上加霜”,陷入情绪低谷,变得自卑。

父母要理解孩子对哭的需要。如孩子摔倒哭泣,只需搂着他,听他哭。等他哭够了,重新感到安全和自信时对他说,“你刚才摔倒的地方有水”就足够了。孩子也能自信地回答:“下次我会小心一点。放心吧!”

七、疾病不责

子女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

生病是人最脆弱的时候,子女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老话说爱子七不责,指的是什么?

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就是经典,我们育儿过程中熟记这七点一定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

七不责:一、饮食不责(在吃饭的时候不能责备孩子,这样容易引起孩子情绪失控或者心理压力增大导致孩子消化不良,脾胃虚弱),二、悲伤不责(孩子心情本来就比较低落难过,如果这样再责备孩子会让孩子更加难受,雪上加霜),三、欢庆不责(孩子在高兴的时候就不要打扰孩子的积极性,容易造成情绪两极化变换导致身体出现问题),四、疾病不责(孩子在生病的时候身体已经很脆弱,如果这个时候再责骂孩子,无疑让孩子更加难受),五、睡前不责(临睡前,孩子应该有一个安静平稳的思绪有助睡眠,这个时候骂孩子,孩子会夜不能寐或者噩梦连连),六、当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责备孩子,会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从而怯懦和人相处),七、愧悔不责(孩子在愧疚和后悔的时候,心里已经承受了巨大的悲伤和自责,这时候骂孩子,让孩子自己更加的否定自己)。

有些脾气暴躁的家长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的批评打骂孩子,这无疑会让孩子养成懦弱不自信不喜欢表达自己的内向性格,很多不喜欢打招呼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悲剧酿成的,过去的棍棒出孝子这样的事情,已经被现在的父母所摒弃,孩子是白纸,你要怎么画他就成什么样子,所以一定要分轻重缓急,不要肆意打骂责备孩子。

老祖宗留下的这些文化值得我们现在父母学习的,这七种行为做了不仅让孩子伤神还伤孩子的身体,长此以往,孩子身体状况性情都会产生不可逆转的坏现象,所以作为成年人我们要懂得有效沟通以及控制自己的能力。

古代爱子七不责的具体出处

出自——明代吕坤《呻吟语》。

原文: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译文:卑幼的人有过失,在责备的时候应该慎重。众人面前不责备,惭愧后悔不责备,夜晚不责备,吃饭不责备,正在欢庆时不责备,正在忧伤时不责备,正在患病时不责备。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呻吟语》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呻吟语》原序中称:“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三十年来,所志《呻吟语》凡若干卷,携以自药。”择其狂而未甚者存之。

这是书名作《呻吟语》的原因,至于为什么要呻吟,那是可以在作者吕坤在《忧危疏》中的话来总结,即是:“当天下之势,乱象已形,而乱机未动。天下之人,乱心已辨而乱人未倡厥”。大意是:天下虽然表面安定,但已然乱象丛生,人心亦已乱,社会病入膏肓。这是作此书创作时的社会背景。

而在作者个人方面,1563(嘉靖四十二年癸亥),即吕坤28岁时始撰《呻吟语》(注:序中言“三十年来,所志《呻吟语》凡若干卷”,倒推 )。

这期间吕坤见证了明世宗、穆宗的先后逝世,张居正赋役制度改革由盛而衰,以及宁夏之役和朝鲜之役的相继发生,吕坤个人也经历了丧父失母,为官清廉有异政,学问渊博有奇文的人生蜕变。这是作者创作时的个人经历背景。

2. 古人教子“七”不责,古为今用,还是特别有借鉴意义的!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堂(15)

当下家庭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就是教育子女,我们对于孩子更多的期望是他(她)将来更有成就,这是父母的愿望。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古人教子积累的一些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的经验背后蕴藏着一个重要的理念,这个理念其实也是基于孩子全面的成长,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古人教子“七”不责:

第一,对众不责。 也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给孩子一个尊严。有的时候老师批评了孩子,我们会当着老师的面发火、发怒、对孩子一顿责罚,这些其实是特别需要去留意或者是避讳的,因为在众人面前把面子丢掉了,这个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

第二,悔愧不责。 假如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有过失了,而且为它感到惭愧和后悔了,这个时候父母就不要再去责备孩子,我们现在的教育其实也特别强调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有错误,然后怎么样去改正,怎么样去做得更好,这是我们教育的方向。当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我们还不断地责备孩子,责备的结果是否定,否定带来的可能是他(她)内在里面的那些所谓的不服气或者是对抗,要么就是他(她)对自己人格,对自己能力也进行否定,时间长了会变得自卑,要么就是变得所谓,这两个方面其实都是父母不希望看到的。

第三,暮夜不责。 晚上睡觉之前不要责备孩子,当孩子带着这样一个沮丧、失落、被否定的这些不良情绪去进入睡眠,那对他(她)的成长是不利的,要么晚上睡不好觉,要么就是噩梦连连,所以从孩子的身心发育成长角度来看,在睡前要给他(她)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得到肯定、允许、认可,这样比较安全的一个环境下进入睡眠,因为睡眠期间是这个大脑发育和身体发育特别重要的阶段。所以强调培养孩子,对孩子进行教育也要关注到他(她)身体的成长和他(她)智力的成长,所以暮夜不责也是需要我们作为家长要留意的。

第四,饮食不责。 也就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他(她)吃饭的时候需要一个平静放松的状态,这个时候对他(她)的脾胃对他(她)身体营养吸收都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时间。当然我们的文化当中特别讲究“食不言,寝不语。”也就是说这个时候需要是安静和专注的。当然我们文化当中也有一个习惯就是有什么事饭桌上说,这也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家里吃饭的时候可能有一些交流,我觉得也是未尝不可,同时注意这个交流最好是轻松的、正向的表达关爱、肯定、鼓励的。对于容易引起负面情绪的害怕、担心、恐惧,饭前也是要留意。

第五,欢庆不责。 也就是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她),因为他(她)高兴的时候精神经系统,整个身体是一个兴奋的状态,兴奋的时候所有的经络都是畅通打开的,突然来一顿呵斥的话,经络堵住,这种经络跟人的身体 健康 也是有直接关系。在他(她)特别欢庆的时候一定要在一个慢慢慢慢地去等他(她)平静下来,我们再跟他(她)谈事。

第六,悲忧不责。 也就是孩子特别悲伤、难受,正在哭闹的时候,先不要责备他(她),一定要等他(她)情绪平静下来,能够听到父母的话,这个时候再对他(她)进行教育。

第七,疾病不责。 很多孩子在他(她)成长的时候,那个疾病不一定完全都是身体的疾病,也有可能是因为害怕责罚或者是自己做的有些事没有做到、没有做成,通过生病的方式来表达,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留意,不要在这个阶段再做过多的责备和责罚了。

古人讲到的“七不责”是在教子方面的一个总结,当然在现代教育当中,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更加注重的不是怎么样去责罚,而是怎么样去肯定和鼓励,这叫奖罚分明,我们从来不会否定说不能责罚孩子,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孩子进行教育也是必要的,不过最重要的是正面的引导和鼓励,所以在教子方面我们传统文化当中提到的这些和我们现代教育对于人的理解,对于教育的理解互相结合起来,还是特别有借鉴意义!

感谢伙伴们的积极参与,前程心理《幸福课堂》不只是前程心理导师团队的课堂,也是我们大家在一起共创的课堂。如果您觉得对您有帮助,诚邀您分享出去,邀请更多的伙伴进来,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导师: 李勇 文案:张红荣

文自《沧州前程心理 ——幸福课堂》

李勇个人简介:

心理学硕士

中科院心理教练培训讲师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讲师

沧州前程心理学校创始人

古训:五不怨七不责

五不怨父母;①不怨父母无能。②,不怨父母啰嗦。③,不怨父母对己抱怨。④,不怨父母迟缓。⑤,不抱怨父母生病。

七不责子女;①,不当众责子女。②,子女知悔不责。③,暮夜不责子女。④,饮食时不责子女。⑤,欢庆时不责子好。⑥,悲忧不责子女。⑦,子女病不责。

中医解释“七不责”

古人教子有七不责:也就是七种情况不批评孩子,具体为:当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01

对众不责: 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给孩子以尊严。

中医解释: 对众不责防肝郁,当众责罚孩子,孩子的情志会感到抑郁,气机则会阻滞,这正是中医肝气郁结之证的重要成因。

02

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不要责备孩子了。

中医解释: 愧悔不责防伤脾,中医认为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思伤脾,孩子羞愧时容易让孩子思虑过度,而脾气郁结。

03

暮夜不责: 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否则,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中医解释: 暮夜不责防夜惊,中医认为儿童脏腑娇嫩,神气容易因惊吓而怯弱,暮夜间的责骂的确会让孩子印象深刻,但正因如此,才更容易让孩子的心神散乱,进而出现夜不能寐,甚至夜啼夜惊的现象。

04

饮食不责: 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即不在饭桌上教育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

中医解释: 中医学非常重视“胃气”,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孩子吃饭的时候批评他,其胃气则会逐渐虚弱。

05

欢庆不责: 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时,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如果孩子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

中医解释: 欢庆不责防伤心,中医认为五脏中的心对应七情中的喜,孩子高兴的时候责骂孩子,孩子不但会难受,而且真的会伤了他的“心”。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

06

悲忧不责: 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

中医解释: 悲忧不责防伤肺,所谓“大悲伤肺”!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悲忧伤肺,还可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上。情绪抑郁,忧愁悲伤可以导致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

07

疾病不责: 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

中医解释: 孩子生病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这个时候责骂孩子不是在孩子伤口上撒盐,雪上加霜吗?希望家长在孩子生病的时候,更多地给予温暖,而不是训斥。

什么时候教育孩子合适呢?

还要用到中医的三因制宜理念。

因时制宜:选择孩子比较愉快时,以理服人而不是盲目训斥。

因地制宜:注意教育的地点与场合,选择单独跟孩子一起时,保护孩子自尊心。

因人制宜:对于性格外向的孩子可适当加大批评教育的力度,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则要有耐心启发式的教育,效果会更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任医生,教育孩子的身体和治疗孩子的心理,爸妈们都是第一和最优秀的责任人,加油哦!

标签:七不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