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之瓜(黄台之瓜何堪再摘的意思)
黄瓜之台,何堪再摘是什么意思
“黄瓜之台,何堪再摘”这句话是用瓜比作亲人,比喻骨肉相残。这句话是出自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黄台瓜辞》。充分揭示并控诉了武则天的暴虐,讽刺意味很强。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唐高宗时期,朝政由皇后武则天代为处理,武后的野心很大,手段十分残忍。她废太子李忠立李弘做太子,后把太子弘毒死,立李贤为太子。李贤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李弘被亲生母亲武则天毒死后,李贤被立为太子。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这句话是唐高宗李治的儿子李贤写的。当时李贤和他的母亲武则天在各种权利斗争之下,亲情已经渐行渐远。
所以他便创作了《黄台瓜辞》这首五言诗。“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其实就表达了,他们几兄弟因为各自的身份导致性命朝不保夕,希望武则天看后能够及时醒悟。
《黄台瓜辞》原文: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白话译文是:黄台下种着瓜,瓜成熟的季节,瓜蔓上几长了很多瓜。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瓜生长得更好。再摘一个瓜就看着少了,要是摘了三个,可能还会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是什么意思?
01
黄台之瓜出自《黄台瓜辞》,《黄台瓜辞》是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俗晓畅,寓意明了。诗以瓜与采瓜人比喻子与亲,以摘瓜喻骨肉相残。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黄台瓜辞原文: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白话译文:
黄台下种着瓜,瓜成熟的季节,瓜蔓上几长了很多瓜。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瓜生长得更好。再摘一个瓜就看着少了,要是摘了三个,可能还会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
出 处:
《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贤终日忧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乐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云可,四摘抱蔓归。’”
2016年,李嘉诚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引用该句表示:香港今日各行各业有不同压力,相当困难,犹如黄台之瓜,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地折腾了。无论持有怎样的政治立场,大家要为整个香港利益着想,不要伤害香港。
黄台之瓜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黄台之瓜”比喻被屠杀将尽的人。
【出处】此典出自《新唐书·承天皇帝传》:“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
唐朝皇帝高宗身体虚弱,经常生病,于是就把国家大事委托给皇后武则天,让她代他决断处理国事,因此国家行政大权就移到武后的手上。武后是一个很有政治天才、怀有极大野心、手段又十分残忍的女子,她把以前太子李忠废除,立李弘做太子,后来又把太子弘毒死了,再立李贤做太子。李贤也是高宗的儿子,历史上称他做章怀太子。他眼看着武后把太子弘害死了,日夜忧虑,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也会受到迫害,但是他性格懦弱,不敢明白说出来,于是写了一首歌词交给宫里的乐工们歌唱,希望武后听了有所醒悟。这一首歌词是这样的:“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它的意思是说:在黄台下边种的瓜啊!它的果实一个个的成熟了!经过一次采摘,瓜是茂盛的,再摘瓜便稀疏了!三次采摘,还说可以,四次采摘,只得抱着瓜藤回去了!这分明是一首非常可怜的乞命求饶的歌辞,他拿瓜来比拟自己的兄弟。本来兄弟是手足之亲,少了哪一个,也是伤心的,又有什么“一摘使瓜好”和“三摘尚云可”的呢?我们读这一首歌,应该了解到作者所处的境地:在武后的魔掌控制之下,极端恐怖,哀求武后手下留情,期望着从此以后不再下毒手,过去的不敢计较了,因此还迫得说句“好”和“可以”,可惜章怀太子贤也最终逃不过这厄运,武后强迫他自杀,由此可见武后的残忍。
黄台之瓜是什么意思?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其实是源于李贤的《黄台瓜辞》,表面上的意思是说如果毫无节制地将瓜全都摘掉了,最后只剩下瓜蔓,怎么会有瓜可收呢?没有瓜的瓜蔓又怎么能够长久呢?种瓜的主人一定会把没有瓜的瓜蔓早早剔除。李贤这里这里其实以瓜设喻,说明母后要是把自己的儿子像摘瓜一样一个个都除掉了,最后留给母后的,也只有干枯的“瓜蔓”而已。而他说的人就是武则天。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说的就是因争夺皇权而骨肉相残的事,其实和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其,漉豉以为汁。其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类似,不过这次不是哥哥,而是母亲。这就是是李贤在《黄台瓜辞》所说的。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其中典故还得从唐朝说起,李忠虽然是皇太子,但是只是没有地位的刘宫人所生。后来武则天做了皇后,便废掉李忠立自己所生长子李弘为皇太子。但是李弘受制于母亲,两母子之间逐渐产生了隔阂。
上元二年,李弘就被武则天杀了。二弟李贤顺理当上皇太子。但是李贤却表现出很强的治国才能,野心勃勃的武则天必定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通过自己手段,命撰《少阳正范》和《孝子传》给李贤,并多次故意找机会训斥李贤。而后谣言四起,传李贤不是武则天亲生的,李贤担心自己会复蹈哥哥李弘的后辙。就写下了《黄台瓜辞》,其实就是给武则天看的,就是想感动、警醒武则天。
因为根据记载武则天在没有被立为皇后之前,为了挫败王皇后博得宠幸,曾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栽赃陷害王皇后。但是最终李贤事与愿违,武则天并没有感悟,放过李贤,于文明元年逼其自杀。
黄台之瓜是什么意思
黄台之瓜,汉语成语,拼音是huáng tái zhī guā,比喻不堪再摘。出自《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
出处:《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贤终日忧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乐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云可,四摘抱蔓归。’”
语法:黄台之瓜作宾语;指被屠杀的人。
黄台之瓜故事:唐高宗时期,朝政由皇后武则天代为处理,武后的野心很大,手段十分残忍。她废太子李忠立李弘做太子,后把太子弘毒死,立李贤为太子。他日夜忧思作《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这个故事大概就是:李贤是武则天的二儿子,曾在兄长李忠、李宏相继被废后担任太子,但被武后废为庶人,最终被逼迫。该诗以瓜与采瓜人比喻子与亲,以摘瓜喻骨肉相残,感叹母子亲情在权力斗争下的变质,用黄台之瓜比喻唐代宗室不堪一再损伤。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是什么意思?有何典故?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意思是说如果毫无节制地将瓜全都摘掉了,最后只剩下瓜蔓,怎么会有瓜可收呢?
历史典故是“黄台之瓜,何堪再摘”,说的是因争夺皇权而骨肉相残的事,出自李贤的《黄台瓜辞》。
原诗: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白话文释义:
黄台下种着瓜,瓜成熟的季节,瓜蔓上几长了很多瓜。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瓜生长得更好。再摘一个瓜就看着少了,要是摘了三个,可能还会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
寓意:
李贤这里这里其实以瓜设喻,说明母后要是把自己的儿子像摘瓜一样一个个都除掉了,最后留给母后的,也只有干枯的“瓜蔓”而已。而他说的人就是武则天。
扩展资料:
章怀太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为知名而又身世悲惨的皇太子。论出身,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皇帝的儿子,他的同母长兄虽未即位,死后却被追尊为“孝敬皇帝”,两个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
李贤生活在一个不折不扣的皇权家庭里,这也注定了他必将卷入政治斗争而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论才华,李贤则是唐朝皇子中的佼佼者。二十余岁已能统召帝国杰出的学者们注释晦涩难懂的《后汉书》,其亲笔点评更被后世称为“章怀注”而极具文史意义。
作为太子,李贤曾三次监国,并得到高宗褒奖和群臣拥戴,可见,这个年轻太子堪当大任,是帝国合格的接班人。然而,当时正值他的母亲武后政治得意之时,母子二人因此互相猜忌,颇多嫌隙。
武后多次以书信方式责备太子,宫中则流传着太子不是武后亲生的谣言,最终太子未能幸免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文明元年(684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但仅一个多月就被武后废黜,改立睿宗李旦,武后由此把持朝政。
不久后命令左金吾卫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搜查庶人李贤的住宅,以防备谋反隐患。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别室,逼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台瓜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