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商品(临期商品定义)

生活百科 2年前 阅读:119 评论:0

购买临期商品如何索赔

买到临期商品不能索赔,但商户应当对临期产品对消费者作出提示,可以退换货。没有过保质期,质量也没有问题,不能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条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生产、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

(七)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八)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关于临期商品国家有规定吗

定义:临期商品指接近保质期,但没有超过保质期的产品,可以通过促销等方式进行销售使用。

规定: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对“临期商品”做出消费提示的规定。

界定:“临期商品”的界定分为:食品保质期为一年以上的,期满之日前45天;保质期为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期满之日前20天;保质期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期满之日前15天;保质期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期满之日前10天;保质期16天以上不足30天的,期满之日前5天;保质期少于15天的,期满之日前1至4天。

买到临期商品怎么办

一、买到临期商品怎么办

1、买到临期商品处理方式如下:

(1)可以直接找商家协商解决;

(2)寻求消费者权益协会的帮助;

(3)将该超市投诉举报至工商或食品药品监督部门;

(4)法院起诉该超市,保留好相关证据,投诉举报该超市,并且向法院起诉该超市。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八条

【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一)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

(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六)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

(七)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经营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二、如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临期商品怎么定义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如超市的“临期食品专柜”销售的即是临期食品。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比如罐头、糖果、饼干等)。

标注保质期6个月不足1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面、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之类)。

标注保质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比如一些真空包装并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饭之类)。

标注保质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比如一些灭菌包装的肉食品,鲜鸡蛋等)。

标注保质期16天到不足3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比如酸奶、一些点心等)。

标注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饮料、主食品、未灭菌熟食、未灭菌盒装豆制品等)。

临期是过期吗?食用临期产品安全吗?

临期并不是过期,食用临期食品是安全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超市经常能够看到临期食品,“原价40元的蛋糕特价20元3份、60元一箱的牛奶特价甩卖只要29.9元,20元的香辣海带只卖4.9元,12元一桶的矿泉水现价1.5元”。

近些年,“临期食品”经济还是比较不错的,有媒体报道我国临期食品规模已经超过百亿,很多超市都设置有临期食品专柜。权威机构调研结果显示,超过5层的受访者表示购买临期食品是在避免浪费,超过4成的受访者都表示愿意购买临期食品。

临期食品消费者群体中,26到35岁的占比为47.8%。对于收入不高的年轻人来说,临期商品同时实现了低成本“尝鲜”与“淘宝”的乐趣,可以说是十分不错的购物体验。

那么什么是临期食品?食用临期食品安全吗?

临期食品指的是即将达到食品保质期但仍处于保质期内的物品。关于临期食品,有关部门曾规定“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也就是说,到了保质期临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知顾客并单独出售。”

那么如何判定物品是临期食品呢?一般来说标注保质期为1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食品,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标注保质期为6个月到1年的食品(比如糖果、罐头、饼干等)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标注保质期90天到6个月的食品(方便面、面包等)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

食用临期产品基本是安全的,因为食品依旧处在保质期内,同时商家是需要为食品安全问题负责的。

食品专家介绍:临期食品不是过期食品,它属于安全食品的范围。只要储存得当,食品的品质是有保障的。对于很多食品而言,特别是那些长货架期的食品而言,保质期都是有一定富余的。

所以说,我们在购买临期食品的时候是不必担心安全问题的。不过在购买临期食品后一定要妥善存储,不要放在潮湿、高温的地方,建议存放在干燥低温处。另据某电商食品行业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约有200多万用户购买临期食品,包括在二三线城市上班的青年人。”由此可见,临期食品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不过在这里也提醒大家一下,虽然临期食品是安全、廉价的,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按需购买、千万不要囤积,以免造成浪费或者食品变质。另外,如果购买的临期食品过期了,切记不要再吃了,吃出了问题不仅商家不会负责,也势必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危害。

标签:临期商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