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
粮食大省是哪个省
中国第一粮食大省是位于东北的黑龙江省,已连续7年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位。
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为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来省、四川、河南、湖北、江苏、安徽、黑龙江源等十三个省份。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总产粮情况排名(从高到低)为黑龙江、河南、山东、吉林、江苏、安徽、四川、河北、湖南、内蒙古、湖北、江西、辽宁。
从粮食的生产、消费的格局来看,我国13个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特别是像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这七个北方主产省区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约五成。从库存量看,13个主产区的库存占全国的71%,销区占到9%。
中国的粮食大省是哪几个
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为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省、四川、河南、湖北、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十三个省份。
1、辽宁省:
玉米、水稻是辽宁省两大主栽高产粮食作物,2011年辽宁省种植面积总计增加61.9万亩,为辽宁省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省粮食总产突破400亿斤,达到407.1亿斤,实现连续八年丰收,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2、河北省:
河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9429.17万亩,比2010年增加5.87万亩;平均亩产672.94斤,比2010年增加41.34斤,增长6.54%,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粮食总产634.52亿斤,比2010年增加39.34亿斤,首次突破600亿斤大关。
3、四川省:
四川是粮食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常年粮食消费及转化量约780多亿斤,确保粮食自求平衡既是中央对四川的基本要求,也是四川对全国粮食安全肩负的重大责任,2011年四川省粮食总产达到734亿斤,连续5年增产,时隔12年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九大粮食产地都是什么地方
中国九大粮食产地分别是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地区、成都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
成为粮食产地需要具备的条件如下所示:
1、粮食生产条件较好,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较大,余粮较多;
2、人均占有粮食数量多,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且投资少而见效快的地区;
3、粮食生产集中连片,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基本类似,便于统一规划、建设和布局生产;
4、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粮食生产用地与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生产用地矛盾不大,交通运输方便。
扩展资料:
建设粮食产地的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培育农业生产力为重点,着力实行科教兴农,推行名牌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2、建设目标
将商品粮基地建设成为能稳定提供商品粮的骨干县、先进农业技术的示范县、现代化农业的带头县。
3、建设内容
坚持良种繁育、农业技术推广、小型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四项内容的建设,且要在建设质量上下工夫。同时增加人力资源培训、农产品质量检测、市场信息、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4、建设布局
实现普通粮食品种向优质、专用型品种转化,实现基地建设由东中部向中西部转移,实现基地粮食生产的结构调整。
5、巩固发展
以巩固和完善老基地为主,发展与农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己建基地进行完善配套,走技术改造的路子。
6、组织管理
完善和制定商品粮基地建设管理方法,从项目的申报审批、组织管理、实施与监督、效益考核、竣工验收等方面明确有关单位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品粮基地
我国粮食的主产区不包括哪个地区
全国共13个粮食主产区,分别为黑龙江、河南、山东、四川、江苏、河北、吉林、安徽、湖南、湖北、内蒙古、江西、辽宁等十三个省份。全国粮食主产区包含100个粮食生产大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新农田水利,推广精准灌溉,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发展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确保粮食的稳产、增产、高产。
粮食主产区要发展什么
粮食主产区要保障粮食生产的面积和产量的前提下发展经济。
我国粮食主产区包括黑龙江、河南、山东、四川、江苏、河北、吉林、安徽、湖南、湖北、内蒙古、江西、辽宁等十三个省份。
中国有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根据国家粮食局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5.4%,约95%的全国增产粮食来自13个粮食主产区。
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也可概括称为“谷物”。粮食作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淀粉等。
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称粮农组织)的粮食概念就是指谷物,包括麦类、豆类、粗粮类和稻谷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