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轨道炮(电磁轨道炮,对岸超过 的精确打击)
电磁轨道炮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轨道炮由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1944年,德国的汉斯勒博士研制出长2米、口径20毫米的轨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圆柱体铝弹丸加速到1.08公里/秒;1945年他又将2门轨道炮串联起来,使炮弹速达到了1.21公里/秒。
二战期间,日本也研究过感应加速式电磁炮,并把2千克的弹丸加速到335米/秒。但由于材料和电力等关键问题无法解决,电磁炮的研究陷入瓶颈。
1978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家理查德•马歇尔和约翰巴伯等人使用5米长的轨道炮将质量3.3克的塑料弹丸以5900米/秒的高速发射成功的突破性进展。美国海军将轨道炮作为其三大重点开发项目之一,计划从2018年开始装备未来的电磁轨道炮对陆攻击驱逐舰。
一艘大型驱逐舰获得了300公里外敌军指挥部的位置坐标,不过它并没有发射价值一百万美元的战斧巡航导弹来摧毁目标,而是从炮管的超导电磁轨道中发射出一枚长约一米,重约20千克的炮弹,这种炮弹的动力来源既非火药,也不是燃料,而是来自军舰发动机为大炮注入的电能,炮弹以超过7倍音速的速度脱膛而出,飞出了地球大气层,接着又在卫星的指引下重返大气层,笔直冲向目标,它那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使它拥有足够的动能让目标在瞬间灰飞烟灭。
普通舰炮的射程只有20千米,而且准确度很差,巡航导弹的有效射程虽然超过了300千米,但它们造价昂贵,而且一艘舰艇最多只能携带70枚,由于无法在海上装卸,补充时还必须返回港口。
电磁轨道炮则以射程远、成本低、运输以及补充便利等多项优势而被美国国防部寄予厚望。电磁轨道炮甚至还被美国陆军看成是2020年后陆军战车主要武器的候选技术方案。
不过电磁发射在技术上的研究工作可能还要持续20多年,因为目前还没有哪艘军舰能产生并且储存开炮所需的电能。在过去,驱逐舰上90%的能量都用于供给推进系统。除此之外,面临的挑战还包括:确保准确命中目标的高精度控制技术,炮弹对巨大加速度的承受能力等。
由于距离目标超过了300千米,所以这种炮不能像普通枪管一样去瞄准,而需要空气动力学的校正,炮弹到了空中也必须由来自卫星的指令对其运行方向进行修正。同时,炮弹在出膛时的加速度会达到地球重力加速度的45000倍,炮弹上携带的电子器件必须经受得住这种加速度。此外,要使转子在炮管中高速运动也很困难。
什么是电磁轨道炮 制导方式是什么
电磁轨道炮是电磁炮的一种,是一种新概念火炮。是由导轨、电枢及电源所组成。导轨是一对平行的金属轨道,用于传导电流。这对金属轨道是由耐烧蚀、耐磨损、具有良好机械强度的材料制成。金属轨道镶嵌在用高强度材料制成的绝缘筒内,构成炮管。电枢由导电金属或等离子材料制成,位于两金属轨道之间,它的前端装着弹丸,电枢带着弹丸一起在导轨间运动。
当电磁轨道炮发射时,电源供电,强大的电流通过导轨、电枢,最后又返回电源,构成回路,并在回路内产生感应电流。这样,感应电流在回路内产生磁场,对电枢产生一个电磁加速力,推动电枢运动。装在电枢前端的弹丸也得到加速,弹丸就这样被发射了出去。
美国海军海上水面战中心曾经试射的电磁炮便是一种类电磁轨道炮,有一根很长的炮管,炮管中有两根铜金属轨。这种电磁轨道炮通过巨大的电能,产生巨大的力,发射炮弹和导弹。 至于其制导的方式则是因其发射的是炮弹还是导弹而异,如果是炮弹则是炮弹的制导方式,如果发射的是导弹则其制导方式为导弹的制导方式。 制导方式按所用物理量的性质可分为 5类:①无线电制导;②红外制导;③激光制导;④雷达制导;⑤电视制导。按方法可分为六种:1、寻的制导
寻的制导是通过弹上的引导系统(寻引头或寻的器)感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自动跟踪目标,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
2、遥控制导
遥控制导是导引系统全部或部分设备安装在弹外制导站,由制导站执行全部或部分的测量武器与目标的相对运动参量并形成制导指令之任务,再通过弹上控制系统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
3、惯性制导
惯性制导是利用测量设备测量导弹运动参数的制导技术。惯性制导系统全部安装在弹上,主要有陀螺仪、加速度表、制导计算机和控制系统。
4、全球定位系统(GPS)制导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弹上安装的GPS接收机接收4颗以上导航卫星播发的信号来修正导弹的飞行路线,提高制导精度。
5、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
地形匹配制导是指在导弹发射区与目标区之间选择若干特征明显的标志区,通过遥测、遥感手段按其地面坐标点标高数据绘制成数字地图(成为高程数字模型地图),预先存入弹载计算机内。导弹飞临这些地区时,弹载的雷达高度表和气压高度表测出地面相对高度和海拔高度数据,计算机将其同预先存入的数字地图比较,算出修正弹道偏差的指令,弹上控制系统执行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6、复合制导(组合制导)
复合制导是指在导引导弹向目标飞行时,采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导方式。
炮弹所采用的制导一般为红外、激光、和惯性三种
电磁轨道炮的作用是什么?
电磁轨道炮对岸超过200海里精准打击,还具备主炮反导等先进作战能力。
电磁轨道炮有一些突出优点:
一是弹丸速度快,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大。弹丸约能在6分钟内飞行200海里,初始速度达到2500米/秒,比普通枪弹的速度快2至3倍。带有巨大动能的弹丸通过直接撞击目标将其摧毁,威力极大。同时极高的飞行速度可以减少炮弹的飞行时间,使炮弹不易受到干扰,保证了炮弹的精度。
二是炮弹体积小,重量轻。电磁炮弹几乎不使用推进剂,减少了装药量,所以炮弹的体积只是传统120毫米火炮炮弹的八分之一,重量是其十分之一,这样可显著提高武器系统的携弹量,减少后勤负担。舰船一次一般只能携带70枚制导导弹,而电磁轨道炮弹则能轻易地一次装载几百枚。
三是生存能力强。炮弹几乎不装填炸药,又可减少炮弹在制造、运输、储存方面的安全隐患。
扩展资料:
1918年,法国发明家维勒鲁伯最早研制出电磁轨道炮,到1944年,德国的汉斯勒博士研制出长2米、口径20毫米的电磁轨道炮,成功将重10克的圆柱体铝弹丸加速到1.08公里/秒,随后又将两门电磁轨道炮串联起来,使弹丸速度达到了1.21公里/秒。但由于材料和电力等关键技术无法解决,电磁轨道炮的研究一度停滞不前。
直至1978年,相关技术原理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澳大利亚物理学家成功将电磁轨道炮的发射速度提高至5.9公里/秒。随后,美国国防部成立“电磁轨道炮联合委员会”,协调美军、能源部、国防原子能局等原来分散进行电磁轨道炮研究的部门,从整体上推动了电磁轨道发射技术的发展。
2003年,当时的联合防务公司(现BAE系统公司武器系统分部)对DD(X)(即现在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装备电磁轨道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认为新一代舰艇的发电能力可以满足电磁轨道炮的电力需求,且系统体积、技术难度等问题都可以解决。
两年后,美国海军研究局在海军水面战中心达尔格伦分部正式启动“创新性海军原型”(INP)计划,标志着美国海军开始推动电磁轨道炮由实验室走向实战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轨道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电磁轨道炮将对未来海战产生革命性影响
电磁轨道炮对岸超过多少公里?
电磁轨道炮对岸超过200公里。电磁轨道炮作为一种新概念武器,利用电磁感应产生的电磁能代替火焰爆炸产生的化学能推动弹药以高速发射。
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不难理解—在两条平行的金属轨道间放置一个质量较小的滑块作为弹丸,弹丸底部有一颗移动的引导电枢,当轨道接入电源后,强大的电流从一条轨道流入,经滑块从另一轨道流回时。
电磁轨道炮的发展
美军从不掩饰对电磁轨道炮的热衷,并高调宣称这一武器正是美军不断寻找的新一代“作战利器”。美军之所以对电磁轨道炮孜孜以求,主要是源于它具有其他常规武器无法匹敌的卓越技战术性能。
电磁轨道炮依靠持续时间极短的大功率电磁脉冲产生的电磁力发射炮弹,初始速度非常之快,其动能要比传统炮弹大许多,从而大幅提高了对机动目标攻击的有效性和杀伤力。
电磁轨道炮发射时不产生火焰和烟雾,也不产生冲击波,因此在战场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战场生存能力很强。电磁轨道炮的作战效费比很高。
美军目前单门火炮采购成本从80万美元到上百万美元不等,而电磁轨道炮的造价仅2.5万美元,弹丸的单价则低于1美元,且电磁发射的能量转换效率高,发射能量都用于有效载荷,从而大幅提升了作战总效费比。
什么是电磁轨道炮?
电磁轨道炮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电磁炮,它主要由两条平行的导轨和在导轨之间滑动的微型射弹以及射弹电枢等组成。导轨作为电磁轨道炮的线性电磁推进加速器,当发射时,导轨和射弹电枢被通上巨大的瞬时电流,在导轨间形成强电磁场,由电磁相互作用使导轨加速器产生巨大的加速力,从而使导轨间的微型射弹加速,并以极高的速度发射出去,实现与目标直接碰撞,靠相对碰撞产生的巨大动能摧毁目标。
目前,美国有多家机构在从事电磁轨道炮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电磁线圈炮也叫同轴线圈加速炮,是最早制造的电磁炮,在20世纪初就已能做到将10千克重的炮弹加速到100米/秒。
中国有电磁轨道炮吗?
中国有电磁轨道炮。
1、轨道炮并不采用火药,而是利用电磁能量射出炮弹,这意味着炮弹的速度可能更快,射程可能更远——相当于具有导弹效果的炮弹。实质上,轨道炮是一种以电磁为动力的火炮,通过将平行磁场(或“轨道”)作用于炮弹上,发射出高超音速炮弹。
2、磁轨炮,也叫轨道炮,是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制成的一种先进的动能杀伤武器.与传统的大炮将火药燃气压力作用于弹丸不同,轨道炮是利用电磁系统中电磁场的作用力,其作用的时间要长得多,可大大提高弹丸的速度和射程。
3、轨道炮由两条平行的导轨组成,弹丸夹在两条导轨之间。两轨接入电源,电流经一导轨流向弹丸再流向另一导轨产生强磁场,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洛伦兹力推动弹丸,达到很高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