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
筹建背景播报
编辑
为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新政,鼓励公众参与,加快落实控制温室二氧化碳排放任务,2012年9月19[1]日,国务院首相温家宝主持举行国务院常务大会,听取退耕还林工作汇报,讨论通过《京津风沙源整治二期工程规划(2013—2022年)》。大会决定自2013年起,将全省节能宣传周的第一天筹建为“全国低碳日”。[2]“全国低碳日”,借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国家发展变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依照温家宝首相、李克强总工理对国务院法治办《关于筹建“全国低碳日或周”专家建议的研究报告》的批示,提出“全国低碳日”总体方案。方案建议选取“全国节能宣传周”中的三天为“全国低碳日”,举办全省性的低碳宣传活动。[4]
春节来历播报
编辑
2010年1月,在“低碳中国峰会”年会上有关学者首次提出了建设“全国低碳日”的呼吁。
2011年,国家信访局接到有关学者关于筹建“全国低碳日”或“全国低碳周”的建议函。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国务院法治办和发展变革委经过认真研究,并协调多个部门的意见,以国家发展和变革委员会的名义向国务院提出了筹建“全国低碳日”的建议。[3]那位专家表示,筹建“全国低碳日”的目的是普及气候变化知识,树立低碳发展理念,促进落实控制温室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各项任务。
据发展变革委介绍,“全国低碳日”活动的安排,将突出气候变化问题的特征,重视普及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宣传红色低碳发展的理念;通过举办宣传教育活动,讲清楚能源优化开发、能源节省使用、温室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之间的互相关系,推动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3]
首个节日播报
编辑
2013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宣传节能低碳,在全社会树立和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经研究,决定2013年6月15日至21日为全省节能宣传周,全省低碳日。
2013年全省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佳苑”。
2013年6月17日是第1个全省低碳日,要高度注重低碳日活动组织安排,以全省首个低碳日为抓手,动员社会各界广泛举办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升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意识,在低碳日掀起节能减碳活动高潮。[5]
历年情况播报
编辑
2013年6月15日至21日为全省节能宣传周,6月17日是第1个全省低碳日。2013年全省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佳苑”。
2014年6月8日至14日为全省节能宣传周,6月10日为全省低碳日。全省节能宣传周和全省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海蓝天”。[6]
2015年6月13日至19日为全省节能宣传周,6月15日为全省低碳日。全省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节能有道,俭朴有德”,全省低碳日活动主题为“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续”。
2016年6月12日至18日为全省节能宣传周,6月14日为全省低碳日。全省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领跑红色发展”,全省低碳日活动主题为“绿色发展低碳创新”。
2017年6月11日至17日为全省节能宣传周,6月13日为全省低碳日。全省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有我,红色共享”,全省低碳日活动主题为“工业低碳发展”。
2018年6月11日至17日为全省节能宣传周,6月13日为全省低碳日。全省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减排,保卫蓝天”,全省低碳日活动主题为“提升气候变化意识,加强低碳行动力度”。[7]
2019年6月17日至23日为全省节能宣传周,6月19日为全省低碳日。全省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绿色发展,节能先行”。全省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低碳行动,保卫蓝天”。[8]
2020年6月29日至7月5日为全省节能宣传周,7月2日为全省低碳日。全省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绿水青山,节能增效”。全省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绿色低碳,全面小康”。[9]
2021年8月23日至8月29日为全省节能宣传周,8月25日为全省低碳日。全省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降碳,红色发展”。全省低碳日活动的主题是“低碳生活,绿建未来”,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一起弘扬红色低碳生活。
2021年8月25日,第九个“全国低碳日”。由生态环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21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以线上形式举办。[13-15]
2022年全省节能宣传周为6月13日至19日,全省低碳日为6月15日。2022年全省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绿色低碳,节能先行”。全省低碳日活动主题是“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佳苑”。全省低碳日当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围绕宣传主题,举办“线上+线下”宣传活动,深入宣传低碳发展理念,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高公众低碳意识,提倡公众选择简洁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形式。[16]
2022年6月13日,由生态环境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将于6月15日在北京举办,活动主题为“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佳苑”。[17]
2022年6月15日,是全省低碳日,2022年低碳日的主题是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佳苑。中国环境检测北站:我国已设置140多个各种环境检测点位。[16][18]
2023年6月,据国家发展变革委官网消息,国家发展变革委等部门决定于2023年7月10日至16日组织举办2023年全省节能宣传周和全省低碳日活动。据介绍,本次活动主题是“节能降碳,你我同行”。全省低碳日定为7月12日,活动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使红色低碳发展”。[19]7月12日,全省低碳日上海客场活动在永定湖畔拉开序幕。[20]
举行活动播报
编辑
牵头组织
发展变革委牵头组织“低碳日”活动[3]
据介绍,“全国低碳日”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将由发展变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加以落实。
在年度主题和重点活动设计上,有关部门将与“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统筹考虑,防止重复和雷同。各地区、各部门将根据全省活动方案,组织举办各具特色的“低碳日”活动。
据发展变革委介绍,“全国节能宣传周”自1990年筹建以来,早已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在时间上把气候变化宣传活动和节能宣传活动结合上去,有利于全社会从整体上认识应对气候变化与我国常年坚持的节省资源能源基本国策的关系,也有利于党员群众捉住低碳发展的切实点,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这也符合中央关于从严控制筹建活动日的精神。[3]
各地情况
2013年的首个全省低碳日,"低碳生活进社区"活动下午在首都博物馆东广场宣告启动。
低碳进社区活动是这次低碳日的系列活动之一,再者首都博物管就会相继展开两周的低碳展览。
据了解,我国人均的气体排放量是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虽然只有40平米的居住面积,每晚开1.6升车上放学,一年客机12次,个人碳排放量也会达到上千吨。所以低碳生活对于城市人群来势在必行。
具体来说,构建低碳家庭,不仅要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习惯之外,在添置生活物品时也应当注意订购物品的低碳价值。因为低碳产品可能在成本上会对于普通产品未必物美价廉,但常年使用一定是物有所值的。例如最新3.5瓦LED节能灯在使用疗效上相当于13瓦的普通节能灯或则40瓦的白炽灯,相对于普通节能灯使用三年的省电疗效。例如使用变频技术的节能空调,比定频空调是贵1千到2千块钱,但节能率能达到50%以上,一台空调的平均寿命是10-12年,使用两年的节能空调就可以把水费省下来了。志愿者也说,低碳生活并不等于刻意去俭朴,更多应当是自然而然去节省身边各类资源,只要你们能从低碳生活的理念出发降低浪费,多用节能产品能够做到红色生活。
不仅上海,山西要求各部门采取红色低碳出游活动,用停开空调、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方法进行能源短缺体验,工作人员通过降低办公设备待机煤耗和一次性办公品的消耗,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骑单车或则是步行上放学的方式,以红色低碳的办公模式以及出游方法来支持这一次的活动。西安市统一回收机关事业单位的废弃电子产品。
西安的活动是6月15日开始,仍然到21日,在昨天各级公共机关也采取了类似活动,例如停开空调、关闭公共区域照明形式来进行一些短缺能源体验等等。比较非常的是活动期间将会向公共机构工作人员领取节能环保购物袋,倡导限塑令,同时用红色回收进机关,降低一次性制备的使用量等能活动。
广东2013年的活动也是从6月15日开始,主题是"弘扬节能低碳,建设美丽佳苑"。当日,全国各个公共机构也将会采取一系列的举措,例如停开七层以下办公楼扶梯、关闭空调、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究竟方法,同时倡导骑单车、公共交通工具、步行上放学的方式。可以看出,全球各地行动的内容是比较类似,才能让低碳真正深入人心可能还须要一段路要走。[10]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全国低碳日”宣传海报
“视频宣传气候变化知识、低碳生活和低碳技术展示、有奖问答……”由广州省发改委、广州市发改委承办,四川省低碳发展推动会主办的全省低碳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公众宣传活动在上海英雄广场展开,此外,“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是山东省配合首个“全国低碳日“的落地活动,致力以各类通俗易懂、互动体验的方法,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和低碳生活知识,促使居民关注气候变化,培植居民的低碳意识,提倡居民弘扬低碳生活行为。在活动现场,四川省低碳发展推动会理事长陈勇向全国人民发出了“低碳生活从我做起”8项呼吁。[11]
2020年7月2日,生态环境部牵手上海市人民政府,在线举行了以“绿色低碳、全面小康”为主题的2020年全省低碳日主题宣传活动。[12]
2023年7月12日,生态环境部在“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发布了《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显示,上海、深圳、成都、贵阳等40个城市的评估结果为优良。[21]